潮評丨律所拒聘川大畢業生?“連坐”式招聘要不得_世界觀熱點

    2023-06-26 15:30:34 來源:錢江晚報


    (資料圖片)

    潮新聞客戶端 評論員 陳江

    律師發布的通告。網頁截圖

    川大張姓學生事件再起波瀾。據極目新聞報道,6月25日,北京一律所發布通告稱,鑒于四川大學對張姓同學的處理,認為該校畢業生品質難以信服,故該所不再招聘四川大學畢業生。當晚,該律所負責人回應稱,他認為此通告并無就業歧視之嫌,并表示暫時不會改變拒聘四川大學畢業生的決定。

    該通告一經發布,引起網友熱議。有網友認為,該律師事務所在蹭熱度,只是為了刷存在感。也有網友表示支持“社會需要這種態度”。另有第三方律所則直接向媒體表示:此舉乃是明顯的就業歧視,該律所是知法犯法。

    一人犯事,牽連全校。這是繼山東某機械集團、天津某醫療集團后,又一次讓四川大學師生很受傷的聲音。顯然,張姓學生事件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讓四川大學成為眾矢之的,連帶著川大的聲譽也受到了影響。作為西南第一學府,四川大學的全體畢業生,怎經受得起這樣的質疑?

    基于社會責任,當公共熱點事件發生時,企業能夠陳述立場、及時表態是有擔當的表現。然而,所有的事情都有邊界,對社會事件站隊或是發聲,都要把握好分寸,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張姓同學的個人問題,上升到整個學校的畢業生都有問題,該律所的做法,顯然就過于偏激。

    時逢一年畢業季,社會對就業招聘中的歧視現象本就十分敏感。這家北京律所公然表示“拒聘四川大學畢業生”,原因就是源于張姓同學事件,這種情況發生在知法講法的律所身上,實屬罕見。畢竟,發生在一個學校某個學生身上的事情,只能代表她個人,與同一所學校的其他學生又有何干?

    從邏輯上來講,這是一種連坐式思維。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理念是:就事論事,就個體論個體,除去某些有特殊要求的職業,即便是父母犯事,子女也不該受牽連。無限擴大只會導致招聘歧視,制造更多的就業不公平。我們平常說“一人做事一人當”,一方面說的是個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另一方面,也是強調處理問題要就事論事,不可牽連他人。這是做人態度,也是做事原則,萬萬不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平心而論,一家企業對招聘對象有個性化偏好是可以理解的,體現了它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但招聘時將對個體行為的不滿,上升為對某個群體的排斥,這種“連坐”式思維要不得。盲目、情緒化地站隊發聲,不僅不會產生什么真知灼見,反而會損害發言者的形象,更有違法之嫌。如此得不償失,何苦來哉。

    “轉載請注明出處”

    標簽:

    上一篇:藻類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嗎(藻類植物)
    下一篇:最后一頁
    概念
    平臺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