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二屆數字地球生態峰會召開

    2023-07-07 13:48:34 來源:中國經濟網

    7月6日,2023第二屆數字地球生態峰會在北京順義召開。


    【資料圖】

    本次峰會以“聚生態·智未來”為主題,邀請了來自行業內的專家、高校學者、企業家和政府代表,多維度深入探討,拓展數字地球應用場景和邊界,加強數字地球新興行業聯合,充分發揮產業協同價值,賦能數字地球產業發展,助推數字地球實現高質量發展。本次峰會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指導、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主辦。

    鏈接空間與地面,數字地球成為數字經濟發展“底座”

    數字地球作為空天信息產業的重要一環,已經走入百姓生活,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數字地球作為打通天上衛星資源與地上行業應用的承載平臺,是數字經濟的基礎底座。”北京市順義區委書記、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工委書記(兼)龔宗元在峰會致辭中表示。

    空天信息是構建空天基礎設施,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表示,這不僅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技術支撐,還可在全球氣候變化、國際減災、科技創新、社會經濟、教育等領域發揮重大作用。未來還會有更多應用,開源生態也將成為大的趨勢。

    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楊建華也表示,數字地球產業已經打通天上衛星資源與地上行業應用,是推動我國北斗應用融合與空天信息產業發展重要驅動力。

    “科技創新往往呈現出始于技術、成于資本的定位。”中國證券報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徐壽松表示,數字經濟作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改變全球執行格局的重要力量,更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

    “科技創新是地理信息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是企業發展的動力,要不斷加強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創新人才培養。”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會長李維森表示,地理信息產業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先行性的重要作用。未來,要推動企業及產業高質量發展,就需要注重多維融合、科技創新、市場驅動和產業協同。

    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光鑾稱:“作為打通天上衛星資源與地面行業應用的承載平臺,中科星圖的數字地球品牌已然成為數字經濟的新股東,在加快推動我國空間信息產業,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數字地球到可計算數字地球,皆離不開技術的驅動。中科星圖副董事長、總裁邵宗有介紹,數字地球的演進模式分為數字地球、可計算數字地球、智能地球三個階段。為實現上述目標,中科星圖規劃了“三步走”,逐步實現數據上云、計算上云和應用上云。“我們希望可計算地球今年能夠賦能兩萬家企業,要讓大眾像用水用電一樣使用空天基礎設施,打通空天信息觸達大眾最后一公里。”

    為加快可計算數字地球發展,峰會當天,中科院空天院、中科曙光、中科星圖和海光信息四家機構分別進行簽約,深入生態合作,彼此將建立起緊密合作關系,充分發揮自身在數字地球、遙感數據獲取與處理、數據分析與應用、算力網絡等方面的優勢,形成強強聯合的效應,共同推動我國空天信息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為我國數字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專家建言獻策,助力數字地球高質量發展

    “智能是數據的百煉成鋼。”高性能計算技術是提供持續高效數字地球服務的基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孫凝暉在峰會上表示,信息時代在互聯網上傳輸的信息流,是算力對數據進行粗加工后的結構化抽象;而智能時代在互聯網上傳輸的智能流,是算力對數據進行深度加工與精煉后的模型化抽象。“低門檻、高品質的消費側體驗將帶來技術大規模普及。”

    “當前,數據獲取手段和增長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個時期。”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博導孫顯表示,小型化、低成本、高時間分辨率衛星星群與數字地球融合推動行業應用,持續提供數據與基礎模型服務,推動全鏈路遙感下游應用智能化轉型。

    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院研究員朱貴偉則解讀了國外天基對地觀測領域最新發展情況。他提出,要統籌加速推動我國國家太空體系發展,要圍繞體系建設、技術架構、標準規范開展頂層設計,采用模塊化開放體系架構理念,聚焦綜合運用,整合優勢力量與資源,促進多元投入、多方合作,形成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南發表《建設超算互聯網,推動生態發展》主題演講。他表示,超算互聯網是鏈接產業生態中的算力供給、應用開放、運營服務、用戶等各方能力和資源,并以互聯網的思維運營超算中心,構建一體化超算算力網絡和服務平臺。

    呼喚數字技術應用更多場景,構建數字地球生態

    數字地球讓大家看世界越來越清楚,這背后是我國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張建云從分析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及其與國民經濟生產力嚴重不匹配的問題方面,強調國家水網工程的建設需要數字技術的支撐。

    隨著數字地球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技術、產品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北京大學時空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程承旗表示,點域問題、數據庫主鍵問題、對象計算問題是地球空間數據底座發展亟待解決的關鍵基礎性問題。“我們的解決思路是把地球點坐標,發展成域坐標,把面向對象的數據底座發展成面向時空的數據底座。”

    此外,峰會現場,中科星圖測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張軻、中科星圖維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張凱、中科星圖數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楊陽、中科星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王瑞俊、中科星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立、中科星圖空間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劉笑河,分別從航天測運控、氣象大數據與數字孿生、教育、融合數據全鏈分析處理、數字政府、企業數字化轉型等方面進行了專題分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標簽:

    上一篇:國產品牌做不好高端車?看下這三款車,你會改變想法
    下一篇:最后一頁
    概念
    平臺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