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難”煥發新生機

    2023-08-10 06:31:17 來源:經濟日報


    (資料圖片)

    “這是添加了本地寧陽大棗、泰山黃精的功能面粉,這是麩皮精制的食療纖維食品,這是烘干耐保存的小麥胚芽……”在山東泰安市寧陽縣凌云達生面粉公司,企業負責人劉慶華向記者介紹,在這里,一粒小麥被“吃干榨凈”,衍生出多種產品。

    去年10月凌云達生接手前,原企業已停產兩年多,陷入窘境。“縣里牽頭組建專班,引進食品加工企業參與復產,解封原產品商標,對設備進行智能改造,提升產品研發能力。”該縣糧食和物資儲備中心主任黃國慶告訴記者,目前,凌云達生年產面粉能力達12萬噸、面條達1.2萬噸,預計今年銷售過億元。“涉企歷史遺留問題妥善化解,堅定了我們在寧陽投資興業的信心。”劉慶華說。

    “在發展中化解問題,要讓企業先‘走起來’再治病,企業若是‘趴下’,員工衣食無著落,化解難題就更難。”山東省寧陽縣委書記王立軍闡釋破題問題的思路。

    去年以來,寧陽把破解歷史遺留問題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主攻方向之一,對陷入財務困境但仍具發展前景和挽救價值的縣內華興紡織、魯糧面粉等企業,按照系統化、市場化、法治化理念,引導企業走適用破產重整、破產和解程序,讓“老大難”煥發新生機。

    “不用再往縣城跑,現在新上項目建設手續就近就能辦妥,比以前方便多了。”在寧陽縣行政審批局寧東分局窗口,金諾新材料公司負責人孫文鵬高興地說。據寧陽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黨委委員鮑波介紹,今年以來,寧陽按照企業全生命周期6個階段,梳理出經營許可、納稅服務、財產登記、規劃施工、注銷等15個辦事場景,推出了企業開辦、項目開工、企業退出等“一件事一次辦”系統集成服務,讓開發區企業辦事“就近辦”“就地辦”。

    “實踐證明,在發展中化解歷史遺留問題,才能做到放下包袱、提速發展。”寧陽縣商務局局長任鄭鵬介紹,目前簽約項目88個,50個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數字經濟聚集區建設快速推進,縣域消費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

    “我們把‘理舊賬’與‘開新局’統籌起來推進,以‘政府有為’促進‘市場有效’,卸下阻礙高質量發展的‘蝸牛殼’,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王立軍介紹。

    目前,華興紡織職工權益逐步得到保障;沉寂多年的秀水佳苑房產項目得到盤活,停建多年的連橋、邢莊等城中村改造開始續建,盤踞城區黃金地段的“半拉子”工程迎來華麗變身……隨著一批長期困擾寧陽經濟社會發展的遺留問題得到解決,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地方發展面貌煥然一新,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聚了新動能。

    2022年,寧陽縣獲評山東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步縣,全縣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今年上半年,寧陽縣在庫項目199個,固定資產投資同步增長10.9%;全縣新設立經營主體5349家,同比增長19%。 (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

    標簽:

    上一篇:海瀾之家(600398):8月9日北向資金增持117.49萬股
    下一篇:最后一頁
    概念
    平臺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