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速遞!武元衡《春興》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
下面給大家分享武元衡《春興》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歡迎閱讀!如果這9篇文章還不能滿足您的需求,您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武元衡《春興》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相關的文章。
(資料圖片)
篇1:武元衡《春興》賞析
武元衡《春興》賞析
春興
朝代:唐代
作者:武元衡
原文: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譯文
在一個細雨初晴的春日,楊柳的顏色已經由初春的鵝黃嫩綠變得蒼翠濃郁,經過細雨的洗浴后,柳色變得更加深暗,枝頭的殘花也在雨中全都落盡,露出了在枝頭啼鳴的流鶯。
昨天晚上一夜春風吹起了我的甜蜜的思鄉夢,在夢中我追逐著春風飛回了我的家鄉。
注釋
⑴春興:春游的興致。唐皇甫冉《奉和對山僧》:“遠心馳北闕,春興寄東山。”
⑵陰陰:形容楊柳幽暗茂盛。
⑶流鶯:即鶯。流,謂其鳴聲婉轉。南朝梁沈約 《八詠詩·會圃臨東風》:“舞春雪,雜流鶯。”
⑷香夢:美夢;甜蜜的夢境。香:一作“鄉”。
⑸夢:一作“又”。洛城:洛陽,詩人家鄉緱氏在洛陽附近。
賞析
此詩的開頭兩句,從春天的景物寫起。“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這是一個細雨初晴的春日。楊柳的顏色已經由初春的鵝黃嫩綠轉為一片翠綠,枝頭的殘花已經在雨中落盡,露出了在樹上啼鳴的流鶯。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圖畫。兩句中雨晴與柳暗、花盡與鶯見之間又存在著因果聯系。
“柳色雨中深”,細雨的灑洗,使柳色變得深暗了;“鶯語花底滑”,落盡殘花,方露出流鶯的身姿,從中透露出一種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將消逝的意象。異鄉的春天已經在柳暗花殘中悄然逝去,故鄉的春色此時想必也凋零闌珊了吧。那漂蕩流轉的流鶯,更容易觸動羈泊異鄉的情懷。觸景生情,悠悠鄉思便不可抑止地產生了。
“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這是兩個出語平易自然,而想象卻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詩句。上句寫春風吹夢,下句寫夢逐春風,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現力。它使人聯想到,那和煦的春風,像是給入眠的思鄉者不斷吹送故鄉春天的信息,這才釀就了一夜的思鄉之夢。而這一夜的思鄉之夢,又隨著春風的蹤跡,飄飄蕩蕩,越過千里關山,來到日思夜想的故鄉。在詩人筆下,春風變得特別多情,它仿佛理解詩人的鄉思,特意來殷勤吹送鄉夢,為鄉夢作伴引路;而無形的鄉夢,也似乎變成了有形的縷縷絲絮,抽象的主觀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難發現,在整首詩中,“春”扮演了一個貫串始終的角色。它觸發鄉思,引動鄉夢,吹送歸夢,無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風的熏染,這本來不免帶有傷感悵惘情調的鄉思鄉夢,也似乎滲透了春的溫馨明麗色彩,而略無沉重悲傷之感了。詩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奇妙的想象將強烈的鄉思形象化、具體化了。在詩人的意念中,這種隨春風而生、逐春風而歸的.夢,是一種心靈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鄉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詩人對美好夢境的欣喜愉悅。
唐代詩人寫過許多出色的思鄉之作。悠悠鄉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觸發;又往往進一步發展成為悠悠歸夢。武元衡這首《春興》,就是春景、鄉思、歸夢三位一體的佳作。這首詩所寫的情事本極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觸動了鄉思,在一夜春風的吹拂下,做了一個還鄉之夢。而詩人卻在這平常的生活中提煉出一首美好的詩來,在這里,藝術的想象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鑒賞
唐代詩人寫過許多出色的思鄉之作。悠悠鄉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觸發;又往往進一步發展成為悠悠歸夢。武元衡這首《春興》,就是春景、鄉思、歸夢三位一體的佳作。
題目“春興”,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觸發的感情,詩的開頭兩句,就從春天的景物寫起。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這是一個細雨初晴的春日。楊柳的顏色已經由初春的鵝黃嫩綠轉為一片翠綠,枝頭的殘花已經在雨中落盡,露出了在樹上啼鳴的流鶯。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圖畫。兩句中雨晴與柳暗、花盡與鶯見之間又存在著因果聯系——“柳色雨中深”,細雨的灑洗,使柳色變得深暗了;“鶯語花底滑”,落盡殘花,方露出流鶯的身姿,從中透露出一種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將消逝的意象。異鄉的春天已經在柳暗花殘中悄然逝去,故鄉的春色此時想必也凋零闌珊了吧。那漂蕩流轉的流鶯,更容易觸動羈泊異鄉的情懷。觸景生情,悠悠鄉思便不可抑止地產生了。
“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這是兩個出語平易自然,而想象卻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詩句。上句寫春風吹夢,下句寫夢逐春風,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現力。它使人聯想到,那和煦的春風,象是給入眠的思鄉者不斷吹送故鄉春天的信息,這才釀就了一夜的思鄉之夢。而這一夜的思鄉之夢,又隨著春風的蹤跡,飄飄蕩蕩,越過千里關山,來到日思夜想的故鄉——洛陽城(武元衡的家鄉是在洛陽附近的緱氏縣)。在詩人筆下,春風變得特別多情,它仿佛理解詩人的鄉思,特意來殷勤吹送鄉夢,為鄉夢作伴引路;而無形的鄉夢,也似乎變成了有形的縷縷絲絮,抽象的主觀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難發現,在整首詩中,“春”扮演了一個貫串始終的角色。它觸發鄉思,引動鄉夢,吹送歸夢,無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風的熏染,這本來不免帶有傷感悵惘情調的鄉思鄉夢,也似乎滲透了春的溫馨明麗色彩,而略無沉重悲傷之感了。詩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在詩人的意念中,這種隨春風而生、逐春風而歸的夢,是一種心靈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鄉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詩人對美好夢境的欣喜愉悅。
這首詩所寫的情事本極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觸動了鄉思,在一夜春風的吹拂下,做了一個還鄉之夢。而詩人卻在這平常的生活中提煉出一首美好的詩來,在這里,藝術的想象無疑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創作背景
這首詩題作“春興”。依題意,當是詩人由春日景物而引起的種種情思。
作者簡介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篇2:春興,春興武元衡,春興的意思,春興賞析
春興,春興武元衡,春興的意思,春興賞析 -詩詞大全
春興作者:武元衡??朝代:唐??體裁:七絕??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香夢,夢逐春風到洛城。
篇3:《新唐書武元衡傳》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新唐書武元衡傳》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武元衡,字伯蒼。曾祖載德,則天、皇后之族弟。元衡舉進士,累為華原令。畿輔鎮軍督將,皆驕橫撓政,元衡稱疾去。德宗欽其才,召拜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以詳整任職。擢為御史中丞。嘗對延英①,帝目送之,曰:“是真宰相器!”
順宗立,王叔文使人誘以為黨,拒不納。監察御史劉禹錫求為判官,元衡不與,叔文滋不悅。會冊皇太子,元衡贊相,太子識之。及即位,是為憲宗。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同手書門下平章事,兼判戶部事。帝素知元衡堅正有守,故眷禮信任異它相。浙西李锜求入覲,既又稱疾,欲賒其期。帝問宰相鄭絪,锜請聽之,元衡曰:“不可,锜自請入朝,詔既許之,而復不至,是可否在锜。陛下新即位,天下屬耳目,若奸臣得遂其私,則威令去矣。”帝然之,遽追锜。而锜計窮,果反。是時,蜀新定,高崇文為節度,不知吏治,帝難其代。詔元衡為劍南西川節度使,繇蕭縣伯封臨淮郡公,帝御安福門慰遣之。崇文去成都,盡以金帛、帟幕、伎樂、工巧行,蜀幾為空。元衡至,綏靖約束,儉己寬民,比三年,上下完實,蠻夷懷歸。雅性莊重,雖淡于接物,而開府極一時選。
八年,召還秉政。李吉甫、李絳數爭事帝前,不葉②,元衡獨持正無所違附,帝稱其長者。吉甫卒,淮、蔡用兵,帝悉以機政委之。王承宗上疏請赦吳元濟,使人白中書,悖慢不恭,元衡叱去。承宗怨,數上章誣詆。未幾入朝,出靖安里第,夜漏未盡,賊射元衡中肩,復擊其左股,徒御格斗不勝,皆駭走,遂害元衡。邏司傳噪盜殺宰相,連十余里,達朝堂,百官恂懼,未知主名。少頃馬逸還第中外乃審知有司以聞帝震驚罷朝坐延英見宰相哀慟為再不食贈司徒謚曰忠愍。
(選自《新唐書?武元衡傳》)
[注]①延英:唐代長安宮殿名,在延英門內。②葉(xié):和洽,相合。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少頃/馬逸還/第中外乃審知/有司以聞/帝震驚/罷朝坐延英/見宰相/哀慟/為再不食/贈司徒/謚曰忠愍
B.少頃/馬逸還第/中外乃審知有司/以聞帝/震驚/罷朝坐延英/見宰相哀慟/ 為再不食/贈司徒/謚曰忠愍
C.少頃/馬逸還/第中外乃審知/有司以聞/帝震驚/罷朝/坐延英見宰相/哀慟/為再不食/贈司徒/謚曰忠愍
D.少頃/馬逸還第/中外乃審知/有司以聞帝/震驚/罷朝/坐延英見宰相/哀慟/為再不食/贈司徒/謚曰忠愍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族弟是古代常用的親屬稱謂。指同高祖兄弟中的弟輩,后泛指同族同輩中年較少者。
B.明經、進士兩科是唐代科舉考試的主要科別,進士科主要考察詩賦和政論,難度不大。
C.夜漏,指夜間的時刻漏即漏壺,是古代利用滴水、沙的多少來計量時間的一種儀器。
D.邏司,指主管巡行偵查事務的官府。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武元衡出身顯赫,才華出眾,憑科考步入仕途,后逐步升遷,但因為難以節制京城附近驕橫的將領,他借口有病從華原令上離職。
B.武元衡為人正直.胸懷操守,唐順宗登基后,他不愿意參與朋黨之爭,堅決拒絕了王叔文集團的拉攏,導致了王叔文的不滿情。
C.武元衡掌管川西,政績卓著,后被召回朝廷主持政事。雖然得到皇帝的支持,但為敵對勢力所不容,在上朝的途中遭人伏擊遇害。
D.武元衡政治才能出眾,品德高尚,經德宗、順宗、憲宗三朝,都備受皇帝器重,尤其是憲宗在位時,信任禮遇超過了同列的宰相。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元衡至,綏靖約束,儉己寬民,比三年,上下完實,蠻夷懷歸。
(2)賊射元衡中肩,復擊其左股,徒御格斗不勝,皆駭走,遂害元衡。
參考答案
4.D
5.B解析:“難度不大”錯誤。
6.D解析:原文中未提及順宗對武元衡的器重。
7.(1)武元衡到了之后,安撫平定,嚴肅政紀,自身節儉,寬厚待民。三年后上下和諧,百姓富裕,蠻夷之人思歸朝廷。“綏靖”(安撫平定)、“比”(等到)、“完實”(殷實、富足)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歹徒射中他的肩膀,又砍他的左腿,駕馭馬車的隨從與歹徒格斗,打不過,都驚慌的逃跑了,于是歹徒殺害了武元衡。“股”(大腿)、“徒御”(駕馭馬車的隨從)、“駭走”(驚慌的逃跑)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參考譯文:
武元衡,字伯蒼。他的曾祖父武載德,是武則天、皇后的"隔堂弟弟。武元衡中進士后,逐步升任為華原縣令。當時京城附近地區的鎮軍將軍,多恃功驕橫,侵害吏民,武元衡管理不了稱病離職。德宗欽佩他的才干,征召為比部(刑部四司之一)員外郎,一年內三次升遷到右司郎中,處世周詳完善,很稱職。被提拔為御史中丞。曾經被召對延英殿,皇帝在目送他離開時曾夸贊說“這人真是有宰相的才能啊!”
順宗登基后,王叔文派人誘使武元衡結為同黨,但武元衡拒不接受。監察御史劉禹錫請求武元衡給自己做判官,武元衡沒有答應,王叔文更加不高興。恰逢冊立皇太子,武元衡輔佐他,因此太子了解他。等到太子即位,即為憲宗。元和二年,拜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判戶部事。憲宗皇帝一直知道武元衡堅持正義,胸懷操守,所以對他禮遇有加,特別信任,與其他宰相不同。浙西李锜請求朝見皇帝,隨后又推稱有病,想要拖延朝見的日期。皇帝問宰相鄭絪,鄭絪請求批準李锜的要求,武元衡說:“不行,李锜自己請求朝見,皇帝已經下詔書同意召見他了,可他卻又不來,這樣一來好像朝見不朝見都由李锜說了算。陛下剛即位,天下人都聳著耳朵,睜亮眼睛注意您,若有奸臣能為所欲為,那么皇上的威嚴與詔令就全都沒了。”憲宗認為他講的話是正確的,就下詔書敦促李錡入朝。李錡的詭計敗露后,果真公開反叛。這個時候,蜀地剛剛平定,高崇文為節度使,不懂吏治,皇帝難以找到替代他的人。就下詔命武元衡為劍南西川節度使,皇帝親自到安福門慰問他,為他送行。高崇文離開成都時,幾乎把金帛、帟幕、伎樂、工巧都帶走了,蜀地幾乎被洗劫一空。武元衡到了之后,安撫平定,嚴肅政紀,自身節儉,寬厚待民。三年后上下和諧,百姓富裕,蠻夷之人思歸朝廷。武元衡品性沉著穩重,雖然不喜歡交際,但府署選置的僚屬都是當時的才俊。
元和八年,武元衡被召回京城操持政務。李吉甫、李絳在皇帝面前為一些事情爭執不休,不和諧,只有武元衡正道直行,不違附任何一方。皇帝稱贊他是個有德行的人。李吉甫死后,淮蔡戰爭,皇帝把國家樞機政務都交給武元衡辦理。王承宗上疏朝廷,請求赦免吳元濟(不予討伐),派人告知中書令,態度傲慢不恭敬,武衡呵斥來人,趕走了他。王承宗怨恨他,多次上奏章誣陷詆毀武元衡。不久武元衡上朝,剛出靖安里的府第,夜還未盡,遇到歹徒射中他的肩膀,又砍他的左腿,駕馭馬車的隨從與歹徒格斗,打不過,都驚慌的逃跑了,于是歹徒殺害了武元衡。官府巡邏的人(發現后)大聲喊“盜賊殺了宰相”,連續十余里,一直傳到朝堂上。上朝的百官惶恐不安,也不知道哪個宰相遇害。不久,他的馬跑回府第后,朝廷內外才知道是武元衡。相關官員上報給皇帝,皇帝感到震驚,不上朝。在延英殿里召見宰相,十分悲痛,曾有兩頓飯沒有吃下去。后來追封武元衡為司徒,賜他謚號“忠愍”。
篇4:《新唐書武元衡傳》閱讀答案及譯文
武元衡,字伯蒼。曾祖載德,則皇后之族弟。元衡舉進士,累為華原令。畿輔鎮軍督將,皆驕橫撓政,元衡稱疾去。德宗欽其才,召拜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以詳整任職。擢為御史中丞。嘗對延英①,帝目送之,曰:“是真宰相器!”
順宗立,王叔文使人誘以為黨,拒不納。監察御史劉禹錫求為判官,元衡不與,叔文滋不悅。會冊皇太子,元衡贊相,太子識之。及即位,是為憲宗。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同手書門下平章事,兼判戶部事。帝素知元衡堅正有守,故眷禮信任異它相。浙西李锜求入覲,既又稱疾,欲賒其期。帝問宰相鄭絪,锜請聽之,元衡曰:“不可,锜自請入朝,詔既許之,而復不至,是可否在锜。陛下新即位,天下屬耳目,若奸臣得遂其私,則威令去矣。”帝然之,遽追锜。而锜計窮,果反。是時,蜀新定,高崇文為節度,不知吏治,帝難其代。詔元衡為劍南西川節度使,繇蕭縣伯封臨淮郡公,帝御安福門慰遣之。崇文去成都,盡以金帛、帟幕、伎樂、工巧行,蜀幾為空。元衡至,綏靖約束,儉己寬民,比三年,上下完實,蠻夷懷歸。雅性莊重,雖淡于接物,而開府極一時選。
八年,召還秉政。李吉甫、李絳數爭事帝前,不葉②,元衡獨持正無所違附,帝稱其長者。吉甫卒,淮、蔡用兵,帝悉以機政委之。王承宗上疏請赦吳元濟,使人白中書,悖慢不恭,元衡叱去。承宗怨,數上章誣詆。未幾入朝,出靖安里第,夜漏未盡,賊射元衡中肩,復擊其左股,徒御格斗不勝,皆駭走,遂害元衡。邏司傳噪盜殺宰相,連十余里,達朝堂,百官恂懼,未知主名。少頃馬逸還第中外乃審知有司以聞帝震驚罷朝坐延英見宰相哀慟為再不食贈司徒謚曰忠愍。
篇5:《新唐書武元衡傳》閱讀答案及譯文
[注]①延英:唐代長安宮殿名,在延英門內。②葉(xié):和洽,相合。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少頃/馬逸還/第中外乃審知/有司以聞/帝震驚/罷朝坐延英/見宰相/哀慟/為再不食/贈司徒/謚曰忠愍
B.少頃/馬逸還第/中外乃審知有司/以聞帝/震驚/罷朝坐延英/見宰相哀慟/
為再不食/贈司徒/謚曰忠愍
C.少頃/馬逸還/第中外乃審知/有司以聞/帝震驚/罷朝/坐延英見宰相/哀慟/為再不食/贈司徒/謚曰忠愍
D.少頃/馬逸還第/中外乃審知/有司以聞帝/震驚/罷朝/坐延英見宰相/哀慟/為再不食/贈司徒/謚曰忠愍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族弟是古代常用的親屬稱謂。指同高祖兄弟中的弟輩,后泛指同族同輩中年較少者。
B.明經、進士兩科是唐代科舉考試的主要科別,進士科主要考察詩賦和政論,難度不大。
C.夜漏,指夜間的時刻漏即漏壺,是古代利用滴水、沙的多少來計量時間的一種儀器。
D.邏司,指主管巡行偵查事務的官府。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武元衡出身顯赫,才華出眾,憑科考步入仕途,后逐步升遷,但因為難以節制京城附近驕橫的將領,他借口有病從華原令上離職。
B.武元衡為人正直.胸懷操守,唐順宗登基后,他不愿意參與朋黨之爭,堅決拒絕了王叔文集團的拉攏,導致了王叔文的不滿情。
C.武元衡掌管川西,政績卓著,后被召回朝廷主持政事。雖然得到皇帝的支持,但為敵對勢力所不容,在上朝的途中遭人伏擊遇害。
D.武元衡政治才能出眾,品德高尚,經德宗、順宗、憲宗三朝,都備受皇帝器重,尤其是憲宗在位時,信任禮遇超過了同列的宰相。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元衡至,綏靖約束,儉己寬民,比三年,上下完實,蠻夷懷歸。
(2)賊射元衡中肩,復擊其左股,徒御格斗不勝,皆駭走,遂害元衡。
參考答案
4.D
5.B解析:“難度不大”錯誤。
6.D解析:原文中未提及順宗對武元衡的器重。
7.(1)武元衡到了之后,安撫平定,嚴肅政紀,自身節儉,寬厚待民。三年后上下和諧,百姓富裕,蠻夷之人思歸朝廷。“綏靖”(安撫平定)、“比”(等到)、“完實”(殷實、富足)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歹徒射中他的肩膀,又砍他的左腿,駕馭馬車的隨從與歹徒格斗,打不過,都驚慌的逃跑了,于是歹徒殺害了武元衡。“股”(大腿)、“徒御”(駕馭馬車的隨從)、“駭走”(驚慌的逃跑)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參考譯文:
武元衡,字伯蒼。他的曾祖父武載德,是武則天的隔堂弟弟。武元衡中進士后,逐步升任為華原縣令。當時京城附近地區的鎮軍將軍,多恃功驕橫,侵害吏民,武元衡管理不了稱病離職。德宗欽佩他的才干,征召為比部(刑部四司之一)員外郎,一年內三次升遷到右司郎中,處世周詳完善,很稱職。被提拔為御史中丞。曾經被召對延英殿,皇帝在目送他離開時曾夸贊說“這人真是有宰相的才能啊!”
順宗登基后,王叔文派人誘使武元衡結為同黨,但武元衡拒不接受。監察御史劉禹錫請求武元衡給自己做判官,武元衡沒有答應,王叔文更加不高興。恰逢冊立皇太子,武元衡輔佐他,因此太子了解他。等到太子即位,即為憲宗。元和二年,拜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判戶部事。憲宗皇帝一直知道武元衡堅持正義,胸懷操守,所以對他禮遇有加,特別信任,與其他宰相不同。浙西李锜請求朝見皇帝,隨后又推稱有病,想要拖延朝見的日期。皇帝問宰相鄭絪,鄭絪請求批準李锜的要求,武元衡說:“不行,李锜自己請求朝見,皇帝已經下詔書同意召見他了,可他卻又不來,這樣一來好像朝見不朝見都由李锜說了算。陛下剛即位,天下人都聳著耳朵,睜亮眼睛注意您,若有奸臣能為所欲為,那么皇上的威嚴與詔令就全都沒了。”憲宗認為他講的話是正確的,就下詔書敦促李錡入朝。李錡的詭計敗露后,果真公開反叛。這個時候,蜀地剛剛平定,高崇文為節度使,不懂吏治,皇帝難以找到替代他的人。就下詔命武元衡為劍南西川節度使,皇帝親自到安福門慰問他,為他送行。高崇文離開成都時,幾乎把金帛、帟幕、伎樂、工巧都帶走了,蜀地幾乎被洗劫一空。武元衡到了之后,安撫平定,嚴肅政紀,自身節儉,寬厚待民。三年后上下和諧,百姓富裕,蠻夷之人思歸朝廷。武元衡品性沉著穩重,雖然不喜歡交際,但府署選置的僚屬都是當時的才俊。
元和八年,武元衡被召回京城操持政務。李吉甫、李絳在皇帝面前為一些事情爭執不休,不和諧,只有武元衡正道直行,不違附任何一方。皇帝稱贊他是個有德行的人。李吉甫死后,淮蔡戰爭,皇帝把國家樞機政務都交給武元衡辦理。王承宗上疏朝廷,請求赦免吳元濟(不予討伐),派人告知中書令,態度傲慢不恭敬,武衡呵斥來人,趕走了他。王承宗怨恨他,多次上奏章誣陷詆毀武元衡。不久武元衡上朝,剛出靖安里的府第,夜還未盡,遇到歹徒射中他的肩膀,又砍他的左腿,駕馭馬車的隨從與歹徒格斗,打不過,都驚慌的逃跑了,于是歹徒殺害了武元衡。官府巡邏的人(發現后)大聲喊“盜賊殺了宰相”,連續十余里,一直傳到朝堂上。上朝的百官惶恐不安,也不知道哪個宰相遇害。不久,他的馬跑回府第后,朝廷內外才知道是武元衡。相關官員上報給皇帝,皇帝感到震驚,不上朝。在延英殿里召見宰相,十分悲痛,曾有兩頓飯沒有吃下去。后來追封武元衡為司徒,賜他謚號“忠愍”。
篇6:《春殘》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春殘》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春殘
翁宏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
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1.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請簡要分析。
2.這首詩的頷聯“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歷來為大家所稱道,請簡要分析此聯的藝術特點。
參考答案
1.塑造了一個傷春自憐、孤獨寂寞、飽嘗相思之苦的閨中女子的形象。(意對即可)
2.①以景寫情,情景交融;②正反襯托,凸顯心境;③對仗工穩,妥帖自然。(意對即可)
注釋
⑴春殘:春將盡。
⑵翠幃(wéi):綠色的帷帳。帷,四周相圍而無頂的篷帳。
⑶獨立:獨自一人站立。
⑷微雨:小雨。
⑸寓目:觀看,過目。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請與君之士戲,君憑軾而觀之,得臣與寓目焉。”
⑹斷:斷絕。
⑺“經年”句:經年,經過一年或若干年。夢亦非,夢境也不同了。
⑻那堪向:怎能忍受。那,通“哪”。向,語氣助詞,無實義。
⑼夕:傍晚。
⑽蕭颯(sà):蕭條冷落;蕭索。
⑾暮:傍晚。
⑿輝:光輝。
參考譯文
又到了春天快要結束之時,這讓人怎么走出翠綠的帷帳?
人獨自站在落花面前,小雨中燕子成雙飛去。
觀看此景魂魄像要失去,經過很多年夢境也不一樣了。
怎么能夠忍受如此愁苦的夜晚,蟬在凄涼蕭索的夕陽下映出光輝。
賞析
《春殘》是唐末五代詩人翁宏創作的.五言律詩。該詩寫女子春末懷人,反復抒寫其觸景傷懷,憂思難解之情。詩中頷聯“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兩句,融情入景,寫得工麗自然,成為千古名句。
詩寫女子春末懷人。首句點題,不拘一格。一句中,以“又”字開頭,“也”字結尾,連用一個副詞和一個語氣詞,這在詩中是少見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增強了語氣,加強了詩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籠蓋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寫法的出新。“又”字還與下面的“經年”對應,暗示這女子與情人分別,正是去年此時,故對物候變化特別敏感。
第二句“如何出翠幃”,“如何”一詞,體現出不堪的情緒。聯系第一句看,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時此地,經受著別離的苦痛。時隔一年,記憶猶新,而且,此時又是在同一時間和同一地點,她不敢再身臨其境,重新經受這樣的苦痛,所以說不敢出翠幃。再聯系下聯看,不敢出來實際上還是出來了,人在極端苦悶的時候,往往就是處在這樣的自我矛盾中。這又活畫出了這位女子夢魂牽惹、如癡似醉的神態,從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刻骨銘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為佳句。已是春殘,落花無數,而無數落花又極易引起人們韶華易逝、青春難再之感。此刻,這位女子,正當芳齡,卻獨立庭院,青春正在消逝,歡娛難再,她的命運和這春殘的落花,一模一樣。作者將落花與思婦互相映襯,倍覺凄然。暮暮天氣,微雨蒙蒙,給人的感覺本是抑郁沉悶的,更不用說是心事重重、愁思郁悶的女子了。偏偏此時,一雙不知趣的燕子,在細雨中飛去飛來,顯出很自得的樣子,這就使她更加難堪了。燕子無知,尚能比翼雙飛;人屬多情,只能黯然獨立,此情此景,不堪忍受。詩人以燕雙飛反襯人獨立,把女子的內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頂點。花、雨、人、燕,本是純粹的“景語”,作者通過映襯、反襯,融情入景,把它們連成一幅和諧統一的藝術畫面,從而烘托出詩中女子憂思難解的內心世界,使“景語”完全變成了“情語”。這兩句寫得細膩深刻而含蓄委婉,對偶工麗而無雕琢之嫌。頷聯兩句融情入景,寫得工麗自然,不失為精彩之筆。
之后幾聯均寫其院中所見所感,主要是說她如何觸景傷懷,憂思難解,但與頷聯相比,反復抒寫,意多重復,用語平淡。
篇7:《春行即興》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春行即興》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注釋
⑴宜陽:古縣名,在今河南省福昌縣附近,在唐代是個重要的游覽去處,著名的連昌宮就建在這里。
⑵芳樹、春山:這兩句互文見義,即春山之芳樹。
譯文
宜陽城外,長滿了繁盛的野草,連綿不絕,山澗溪水向東流去,復又折回向西。
春山之中,樹木繁茂芬芳,然空無一人,花兒自開自落,一路上鳥兒空自鳴啼。
試題
1.對這首詩中語句的解說,不準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一句寫宜陽城下春草生長茂盛。
B.第二句寫澗水東流然后轉而西去。
C.第三句寫花兒因無人欣賞而凋落。
D.第四句寫鳥兒在春山間不斷啼鳴。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一、二兩句分別描寫萋萋芳草和潺潺流水,一靜一動。
B.三、四句中的“自”“空”渲染了春行路上的冷清氛圍。
C.全詩句句寫景,描繪了一幅春行圖,具有豐富的意蘊。
D,全詩情景交融,以哀景寫樂情,表達詩人的惜春之意。
3、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古人在談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情和景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5、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閱讀答案:
1.C 2,D
3.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步驟一)。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驟二)。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步驟三)。
4、這首詩句句寫景,句句含情,詩中雖然寫的是綠草、芳樹、山泉、鳥語,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這些景色都是為襯托詩人凄涼的心境服務的,以樂景來寫哀情,抒發了一種傷感之情,充分顯示了詩人對時代的深沉嘆惋。
5、修辭方法:對偶。“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二:
注:此詩寫于安史之亂后。
①詩人春天經過宜陽,因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即興抒發了怎樣的情緒?
答:抒發的是“國破山河在”,“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花落鳥空啼”的愁苦情懷。
②首句的“草萋萋”寫出了怎樣的景象?
答:大地荒蕪,雜草叢生,蕭條冷落,荒涼凄清的景象。
③談談你對“花自落”、“鳥空啼”的理解:
答:花開,無人賞;花落,人不知;“花開花落兩由之”,“鳥歌鳥語無人識”。春山路上,山花雖爛漫,鳥語也喧喧,但“花自落”,落得寂寞;但“鳥空啼”,啼得凄清。以樂寫哀,以鬧襯寂,更突出了山路之荒寂。
(4) 三四句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具體說明。
答:修辭方法:對偶。 “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5)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自詩。
答: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者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
賞析:
這是一首景物小詩。作者春天經由宜陽時,因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即興抒發了國破山河在、花落鳥空啼的愁緒。
“宜陽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頭觀賞景致,只見大片土地荒蕪,處處長滿了茂盛的野草。接著,一筆便把人們的視野帶到了連昌宮和女幾山一帶:“澗水東流復向西。”太平時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過的“玉真路”,不僅可以觀看“鳴流走響韻,含笑樹頭花”的美景,而且也會看到農民利用澗水灌溉的萬頃良田,但此時,這里清泠泠的山泉卻再沒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東流復向西”了。昔日,這里的香竹、古柳、怪柏、蒼松,無處不吸引著眾多的游客;而今,且莫說那些,就是紅顏吐芳的春花,也早已無人欣賞了。
“芳樹無人花自落”,這里強調“無人”二字,便道出了詩人對時代的感慨,說明經過安史之亂,再也無人來此觀賞,只能任其自開自落了。“春山一路鳥空啼”,春山一路,不僅使人想象到山花爛漫,鳥語宛轉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卻成了以樂寫哀,以鬧襯寂,充分顯示了山路的荒寞;這里不僅再也見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連耕農、樵夫、村姑都不見了。“自落”和“空啼”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面對大好山河的無限寂寞之感。
鑒賞一首詩可以結合其他同類詩歌進行比較理解。這首詩就與一些詩歌有異曲同工之處,可以聯系起來體會其情感意境。首句可聯系杜甫《春望》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里“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體會其荒涼的特點。第三句和第四句可聯系杜甫《蜀相》中“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體會其凄涼冷落的特點。這末二句的“自”和“空”兩個字的作用跟杜甫《蜀相》中的“自”和“空”作用是一樣的,春色大好,但無人欣賞,其實用樂景寫的是哀情,顯出山中的寧靜,從中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另外,“自”和“落”也讓人想起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感慨春光無限好,卻物是人非,滿眼蒼涼景象的詩句:“花自飄零水自流。”因此不難理解全詩表達了作者面對城破人稀的情景而產生的感世傷懷之情。
李漁《窺詞管見》有云:“詞雖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為主,景是客。說景即是說情,非借物遣懷,即將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實句句是情、字字關情者。”詩和詞在表現手法上是一致的。這首詩雖然還不能說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寫景,句句含情,卻是比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詩中雖然寫的是綠草、芳樹、山泉、鳥語,都是一些宜人之景,卻構成一幅暮春景象,渲染一種孤寂、凄涼、愁苦、嘆惋的感情,這些景色都是為襯托詩人凄涼的心境服務的,它充分顯示了詩人對時代的深沉嘆惋。
篇8:《春行即興》全詩翻譯賞析及閱讀答案
《春行即興》全詩翻譯賞析及閱讀答案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譯文] 經過安史之亂,再也無人來此觀賞爛漫的山花,花只好任其自開自落, 雖鳥語婉轉,但也是自鳴自聽,一切是那么的寂靜荒涼。
[出自] 李華 《春行即興》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注釋】:
宜陽:縣名,在今河南省西部,洛河中游,即唐代福昌縣城。
①萋萋:形容草茂盛。
②澗水:山溝里的水。
【譯文】:
站立城頭觀賞景致,只見大片土地荒蕪,處處長滿了茂盛的野草。 也曾看到農民利用澗水灌溉的萬頃良田,但現下,這里清冷冷的山泉卻再沒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流逝了。經過安史之亂,再也無人來此觀賞爛漫的山花,花只好任其自開自落, 雖鳥語婉轉,但也是自鳴自聽,一切是那么的寂靜荒涼。
作者:
李華(715—766):字遐叔,趙州贊皇(今河北元氏縣)人。開元進士。天寶中,官監察御史,轉右補闕。安祿山陷長安,被執,受偽職。亂平,貶抗州司戶參軍。晚年倌佛,隱居江南。他詩文兼擅,其文與蕭穎士齊名,時稱“蕭、李”。有《李遐叔文集》,《全唐詩》編存其詩一卷。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景物的小詩。全篇四句,都是寫詩人行經宜陽時即目所見的暮春景色。在景物描寫中,滲染著詩人感傷,哀愁的心情。這首詩妙在字面上毫不涉及人事,但細加品味,詩人卻借描寫自然景色反映了社會的**。正因為此詩具有感物傷時、即小見大、意境含蓄的特點,所以贏得了歷代讀者的喜愛。
全篇寫景,寫法又有變化。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和詩人的感情是調和一致的。
首句“宜陽城下草萋萋”,寫他站在城頭上俯瞰所見。昔日,這里坐落著金碧輝煌的連昌宮,縣城四周風景幽美,每年都吸引著大批皇親貴戚、騷人墨客前來游賞。而今,城下到處長滿了茂盛的野草,一片深綠的草色令人觸目驚心。
次句“澗水東流復向西”,又把讀者的視線引向城外。當年,通向連昌宮的道路兩旁,有奇花異草、蒼松翠柏、流泉響韻,游客絡繹不絕。而此刻,詩人只見到一條清泠泠的山泉,忽而向東、忽而向西地流淌,它似乎在嗚咽,向蒼穹和曠野訴說自己的冷落、寂寞。面對著暮春晴野。詩人只寫城下萋萋草滿和城外澗水東西,使人感到景色是那么寂靜、空曠、荒涼。讀者從這荒寂的景色。可以想象戰亂后的縣城已消失了往日的繁華,變得破敗不堪,以至荒無人跡了。詩人對于安史之亂給社會造成嚴重破壞的感傷、嘆惋之情,便從這一幅野草叢生、澗水亂流的景物畫面中流露出來。顯然,詩的前半篇用了“哀景寫哀情”的手法。
詩的后半篇:“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所寫的景色卻與前半篇迥然不同。看,春山一路。芳樹蔥蘢.山花爛熳,鳥聲宛轉,這是一幅多么美麗迷人、富于生氣的春景呵!但詩人在句中嵌入“無人”二字,點出人事寂寥,花開無人觀賞,鳥啼也無人聆聽。這“無人”二字,勾連四句,籠罩全篇,可謂此詩的"“詩眼”。為了強調美景同哀情愁緒的不協調、不相干,詩人又用一“自”字、一“空”字,表現山花枉自開落。春鳥徒然鳴囀,滿懷愁緒獨自在山路上行走的詩人無心理會佳境。這樣,就更有力地烘托出了詩人內心的哀愁。“自”、“空”這兩個虛字,飽含著詩人感物傷時的深沉慨嘆。很明顯,這兩句是以“樂景寫哀情”。
清人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此詩后半篇正是從樂景與哀情的反襯中,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還應指出,此詩選用淺齒音“萋”、“西”、“啼”作韻腳,音調凄切、幽細.同所要抒寫的傷感、哀愁之情很合拍。我們誦讀起來,仿佛有深長的愁恨,一起都堆上了舌端、齒尖。
《春行寄興》是一首七言絕句,寫于安史之亂平息后不久。詩人帶著仕途不利的忡忡憂心和國家敗亡的綿綿長恨,在落英繽紛黃鳥空鳴的春天經由宜陽(今河南宜陽縣)時,因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即興抒發了國破山河在,花落鳥空啼的愁緒。境內女幾山是著名的風景區,山上有蘭香神女廟,山中古木流泉,鳥語花香,景色妍麗,是一座天然的大花園。長得非常茂盛,山澗的水向東又轉向西流去。芬芳的花兒無人欣賞也就自己零落了,在春光滿山的小路上,鳥兒在空闊山林中孤獨地鳴叫。詩人寫暮春的風景,草、水、樹、鳥,動靜結合,聲色俱美,仿佛把讀者也帶到了這種意境中。而 花開無人賞,鳥鳴無人聽 ,作者的失意和不遇知音的心情也自然可見。
春行寄興閱讀答案: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①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用具體的字詞說明。(2分)
②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4分)
答案:
(1)修辭方法:對偶(1分)。
“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1分)。
(2)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1分)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1分)。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1分)。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城外的荒涼,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1分)。(提示:列舉出所寫的景,指出它們的特點,并分析作者通過這些景抒發了什么情)
篇9:《春居雜興》閱讀答案翻譯
王禹偁
其一
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
其二
春云如獸復如禽,日照風吹淺又深。
誰道無心便容與,亦同翻覆小人心。
春居雜興字詞解釋:
⑴副使:作者當時任商州(今屬陜西)團練副使。
⑵容與:悠閑,逍遙自在的樣子。
★ 寓興呈崔員外諸公,寓興呈崔員外諸公武元衡,寓興呈崔員外諸公的意思,寓興呈
★ 春興閱讀答案及簡析
★ 陶淵明《飲酒》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 白居易《廢琴》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 春齋夜雨憶郭通微,春齋夜雨憶郭通微武元衡,春齋夜雨憶郭通微的意思,春齋夜
★ 《日日》全詩翻譯賞析
★ 杜甫《又呈吳郎》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 休暇日,中書,休暇日,中書武元衡,休暇日,中書的意思,休暇日,中書賞析
★ 邵長衡《八大山人傳》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 杜甫《新秋》閱讀答案及全詩賞析
標簽:


全球今日報丨智城發展控股(08268)公布年度業績 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1097.5萬港元 同比盈轉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