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準宣布后股債走勢分化 MLF利率成關注焦點
⊙記者 孫忠 ○編輯 陳羽
央行宣布降準并未改變債市高位震蕩盤整的格局。
在央行上周宣布降準后,昨日債市并未與股市聯袂大漲,相反出現下跌后的橫盤震蕩。由于債市處于高位,短端利率難以有效調降,市場分歧日漸增大。不過,機構認為,此時是布局股市的好時點。
【資料圖】
周一早盤開盤后,國債期貨五年期和十年期主力合約全線走弱。其中十年期主力合約開盤便跌至99元附近,此后維持低位震蕩。現券市場收益率也小幅上行。
新湖期貨分析師李明玉表示,債市在9日表現萎靡,主要原因是上周漲幅過大,已經充分消化了利好預期。上周最后兩個交易日,國債期貨表現出色,已經漲至本輪反彈新高附近。
債市走弱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央行并未到期續作MLF。央行昨日在公開市場采用了逆回購方式對沖到期MLF,這也影響了債市做多的意愿。
“此前市場預期央行在降準后,可能會調低MLF利率水平,通過新LPR機制,實現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但是,央行的選擇意味著下修MLF利率又向后推遲了一步。市場利率樂觀情緒漸趨理性,債市也隨之走弱。”一家券商自營人士向記者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降準的實施,短期MLF續作概率降低。
莫尼塔研究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認為,此次降準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銀行資金成本,以此達到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效果。特別是壓縮“風險溢價”,同時引導城商行回歸本源,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
“此前,政策層面收緊房地產融資政策,同時改革LPR形成機制,疏通從MLF到增量貸款利率的傳導,為降低貸款利率準備了工具。央行目前已經通過降準來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未來一步可能就是調降MLF利率,引導銀行降低貸款實際利率,但這并非會在短期內兌現。”鐘正生認為。
知名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隨著央行降準,未來MLF續作概率在降低。他認為,此次央行降準將釋放資金約9000億元,而近三個月MLF到期規模是8450億元,兩者規模相當。若央行通過降準來對沖MLF到期,則銀行節約成本為MLF利率(3.3%)與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1.62%)之差,規模將達到151億元,恰好也與央行所言降低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的數額相當。從這個角度看,MLF續作概率在降低。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降準對于股市相對更加有利。
鄧海清認為,央行降準的意圖意在“寬信用”,即信貸等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引導實體經濟融資規模上升。
“如果央行降準的目的是‘寬信用’,對于實體經濟是有利的,對于股市是有利的,而對于債市則沒有利好作用。”鄧海清認為,當前制約債市的核心在于短端利率不變的情況下,長短利差已經壓縮至2016年債市牛市的極限。
鐘正生也表示,降準對股債市場是不折不扣的利好,但股票的機會可能大于債券,股市受益于經濟前景改善和增長質量優化的確定性更高。
“周一回調并非意味著債市上漲終結,未來依舊有諸多看點,例如經濟數據等。”李明玉認為。
版權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標簽:


通潤裝備(002150.SZ):已于5月底前完成了控制權變更和子公司正泰電源相關資產的注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