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醫院收到數十億退款?官方辟謠

    2023-08-15 10:40:59 來源:上海網絡辟謠

    近期,醫藥反腐備受關注。7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召開動員會,部署開展全國醫藥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多地醫療機構迅速開啟自查自糾,公布監督舉報電話。在醫療領域反腐風暴下,上海辟謠平臺注意到,不少自媒體賬號開始大搞標題黨,借醫療反腐之名蹭流量、帶節奏,造謠生事、混淆視聽,公眾要注意辨別。

    例如,賬號“小唐35865B1k”“坐看云起的兔子”等賬號傳播一組所謂的上海眾多醫院“自查自糾”后的“退款數據”。


    (資料圖片)

    經上海辟謠平臺核查比對,該組數據為自媒體賬號拼湊編造。通過檢索,可以發現其數據源頭實際是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于4月份發布的文章《中國醫院2023年收入預算前100公布》。該名單依據是全國各級政府部門發布的省屬醫院的2023年預算,由第三方機構“醫院咨詢績效新知”聚合500多份預算數據得到的。由此可見,相關數據并非自媒體所稱的“退款錢”。

    截至發稿,上海辟謠平臺獲悉,經溯源調查,首發謠言的賬號來自湖北一男性網民,公安和網信部門將對此賬號依法嚴肅處理。

    上海辟謠平臺還注意到,自媒體賬號為了博取流量、吸引眼球,還有“套路”:

    首先,使用煽動字眼。這些自媒體大多以“反腐之士”自詡,在標題和行文中用“震驚”“絕對想不到”“不敢想象”“觸目驚心”等用詞引起讀者注意。

    其次,假裝權威、移花接木。自媒體賬號為了提高謠言傳播量,會編造篡改官方報道內容,假扮成權威、捏造所謂的“內部消息”。以上述“上海醫院自查自糾結果”謠言為例,自媒體故意篡改了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的報道,將原文掐頭去尾,僅引用有助于謠言傳播的數據,移花接木編造退款數。

    最后,主觀臆斷。綜觀各種自媒體的謠言,行文中通常沒有任何證據材料,只有臆測,卻動輒使用“怪不得”“恐怕都是”“不就水落石出了”等語句,似乎作者掌握了醫療反腐的關鍵信息。殊不知,他們的這些做法只是用接地氣的詞匯來降低信息理解難度,利用公眾對醫療腐敗的深惡痛絕,引發共鳴,來提高其謠言的傳播量。

    必須看到,這段時間,多地醫療機構已通過自查自糾,公布多起案例,反腐已在醫療系統形成廣泛共識。在這樣的背景下,部分自媒體借助“醫療反腐”的名義捏造事實、造謠傳謠,擾亂公共秩序,不僅無助于醫療反腐,而且利用公眾為自身謀利。建議網友仔細甄別,不要輕信各種沒有依據和來源的“反腐報料”。

    反腐風暴下的醫院:有醫生減少手術,學術會陷爭議,“正常講課退費沒道理”

    醫藥反腐風暴洶涌。

    這一輪風暴已經醞釀多時。7月28日,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指出,要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加大執紀執法力度,緊盯領導干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一輪醫藥領域的反腐,力度罕見,堪稱“最強醫藥反腐”。

    緊張氣氛很快在全行業蔓延開來。在資本市場上,醫藥股遭遇“黑色星期一”,在業內,醫藥代表解散工作群、居家“放假”,多場學術會議宣布延期,有醫院要求藥企開除藥代,有院長、書記、藥企高管相繼被查……新聞一個接一個曝出。

    與此同時,廣東、廣西、海南、山東、湖北等省份陸續發聲,要求集中整治醫藥領域腐敗亂象。據不完全統計,近日,已有北京、四川、福建、內蒙古等近十個省市衛健委公布了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期間的舉報電話。

    李威也對此表示不解,“我們是教學醫院,給學生或者同行正常講課,又不是打廣告,沒有退的道理吧?”

    事實上,隨著藥品和醫療設備的日新月異,臨床醫生并不總是了解每一款新藥或設備的使用,加上醫護人員每年繼續醫學教育、修學分的要求,也讓學術會議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現實情況存在灰色地帶,的確有企業打著學術推廣的名義,在醫藥領域進行利益輸送、實施商業賄賂。

    據相關規定,醫護人員每年需要繼續醫學教育學分且不低于25學分,參與學術交流活動可獲取學分,但需要繳交注冊費用。張勵給時代周報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己平均每年要參加8-10場會議,每場會議的報名費在500-1000元不等,有些會議科室可以報銷報名費。差旅方面,因為基本在市內參會,不涉及這部分支出。

    “培訓會的水平參差不齊,取消較低水平、重復課程的培訓,能一定程度減輕基層醫護人員負擔。”她表示。

    林明透露,對醫藥行業來說,舉辦學術會議是一種傳播的形式,需要一定費用,醫院科室經費有限,難以承擔這一費用。“企業贊助也是其中的一個解決費用的方法,目前需要去調查其中違規的部分。”林明說。

    醫代休假,有采購項目暫停

    醫藥反腐行動持續推進,醫藥代表成為輿論關注核心。

    有醫藥代表向時代周報記者直言,由于當下情況嚴峻,公司要求他們先居家辦公半個月。另有醫藥代表也表示,現在情況非常緊張,醫院的醫生、主任都不讓聯系了,“都把我微信刪了,(我們只能)原地休假”。

    一名正在實習的醫藥代表向趙蕊(化名)也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原先工作是每天在醫院幫著主任們維持秩序,8月4日開始被告知不再需要去醫院。醫藥反腐風暴下,她開始動搖,“我打算干完這個月就離職”。

    反腐行動常態化加之集采全面落地過后,不少醫藥代表的職業生涯岌岌可危。今年以來,藥企裁員的消息不絕于耳,尤其是跨國藥企巨頭。裁員潮中,首當其沖往往是醫藥代表。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醫藥反腐持續推進,醫藥行業的裁員潮或會來得更猛烈。

    此外,藥企也更加重視對醫藥代表的合規管理。近來網上流傳的多份藥企內部通知都要求藥代出行需備案登記,也有藥企要求藥代的所有拜訪均改為院外拜訪、家訪和宴請,并確保合規拜訪。

    醫療設備的采購、藥品的進院也可能在短期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一家醫療設備廠商的相關負責人林明(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稱,“當前醫藥反腐的主要維度分別是院內反腐和學術端反腐。院內反腐涉及藥品、耗材、設備等(購銷環節),這方面其實一直都在做;學術方面,業內對于合規的標準尚不清晰,目前還在等待更明確的政策。”

    該負責人坦言,這次反腐對于設備廠商和代理來說,肯定會有影響,“本來項目要采購了,由于還沒確定方向,項目就先暫停了。”

    醫院采購的完整流程需要進行招投標。林明解釋道,一般來說,醫療設備的招標涉及金額比較大,目前很多采購項目暫停了,也就到不了招投標階段,企業的招投標受到較大影響。“企業要養人,要支出,成本很高。如果暫停的時間太長,企業會面臨收入壓力,可能會慢慢減少人員。”

    一臺醫療設備要進入醫院,過程并不容易。據林明介紹,設備首先要經過試用,看是否能夠滿足臨床需求;之后醫院方面再進行設備調研,看市場上有哪些同類設備,各自優劣勢如何;調研后再進行招投標的參數設定,招投標根據是否達到參數進行加分、扣分,誰的分數高,最終在招投標中勝出。關于采購的方式,林明介紹,醫院方面可能會以科室聯名的方式進行采購,不過市面上仍以單個科室單獨采購居多。

    在林明看來,醫療設備進入醫院的每個環節都可能存在腐敗,也可能存在操控。常見的即“定制式”招投標,通過巧設“技術參數”“藥效參數”等特定條件,打著“科技”“藥效”幌子,加碼“定制”招投標篩選規則,變相達到與“指定”醫藥公司長期合作、雙向受益的目的。

    漩渦中的醫護人員

    醫院似乎成為反腐風暴漩渦。然而,受波及程度不同的影響,不同地區、科室的醫護人員的反應也不一。

    本輪反腐風暴迅速刮向全國各省,而廣東的反腐力度尤為明顯。據媒體報道,截至8月7日,本月至少已經有10名醫療領域人士被宣布接受調查,其中廣東查處5人。而從2023年初至8月6日,廣東已查處醫院院長、書記41人;同期,全國已公開通報被查的醫院院長、書記達168人。

    就在采訪李威的同一日,湘雅三醫院9名醫務人員實名舉報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據人民網報道,8月10日湖南省衛健委、中南大學聯合發布情況通報稱,湖南省衛健委與中南大學高度重視,已成立聯合調查組,正對相關情況逐一進行核實。一經查實,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南方某省省會城市三甲醫院醫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提到,醫院的骨科和眼科手術量大幅下降,原來可做可不做的手術,現在一律不做。

    “受環境影響,現在醫院內部質控嚴格,往往一臺手術下來,醫生掙得還沒被罰得多。再加上骨科和心內科使用的耗材和藥品量大,現在查得嚴,醫生做個手術畏手畏腳,也害怕出錯。”該醫生透露,如今各個醫院都有調查組進駐,審計賬目、院內巡查,“在我們醫院,一些科室的醫生最近輪著休假,按時下班,這在之前十分罕見。”

    學術會議是與非

    此外,“學術會議”也引起了業內激烈的討論。或受醫藥反腐持續高壓影響,8月以來,已有至少10場即將舉辦的醫藥行業學術會議、論壇等宣布延期。此外,還有部分學習班、培訓班也在近日宣布延期舉辦。

    8月10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高血壓科主任醫師孫寧玲教授在網絡平臺上通過個人賬號發文稱,學術會議是醫生們醫療信息交流,新知識傳播,疑難醫學問題商討的平臺,是促進醫生技能提高的重要一部分,在政府不出資的情況下,以醫學學會和協會平臺在企業贊助下開展這些學術活動,這本是好事。

    她指出,但在本次醫藥反腐中,把企業贊助開學術會議說成腐敗、專家拿講課費是腐敗,往返交通,住宿自己不付也是腐敗。“進行學術會議和交流不是全球的慣例嗎?不是每個行業的慣例嗎?規范的、按照國家的要求舉辦會議領取費用是合理的,要打擊的是那些不規范利用學術會議套取經費為己用的不法行為和個人。”孫寧玲稱。

    也有省份主動公布今年的反腐成果。8月11日,“陜西紀檢監察”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截至8月上旬,全省各級共收到專項整治問題線索2521件,辦結2371件,處理人員937人。47件問題線索移交至紀檢監察機關。累計組織32476家行業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自查自糾,醫院排查臨床科室和職能科室23331個,自查發現問題7994個,已整改問題7390個,其余問題加快整改中。此外,其還披露,今年以來,通過主動歸還、沖抵住院費等形式,累計退還患者及家屬“紅包”3470個。

    除了少數被調查或本身存在問題的人,對于多數普通的醫生來說,即便是紀委入駐調查,他們更在乎的還是先做好本職工作,出診、查房、給患者做檢查、進行手術等等,每天要做的工作實在太多。

    廣東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劉馨(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其所在醫院對于此次反腐工作特別重視,“上周連續三天學習,全體黨員、中層干部(都要參加)。”不過,話還沒說完,這名醫生又忙著查房去了。時代周報記者在走訪廣東地區的某三甲醫院時發現,即便過了中午十二點,個別科室的醫生仍在叫號,給病人看診。

    對此,劉馨已習以為常。“醫生坐診到中午都是家常便飯,你可能還沒見過我們病房的醫生從早干到晚,有人下了夜班本來八點鐘可以走的,實在忙不過來也不能走,這個都不算什么。”

    另一名胃腸外科的主任醫師在談到近來的反腐工作時也顯得十分淡定,醫院發文是有一些,但自己沒太關注。在他看來,普通醫護人員也沒什么可緊張的,還不是照樣干活。“有些人要緊張,只能是有事兒的醫生或領導才會緊張。一般的醫生也只是普通老百姓。”他表示。

    從業已有十年的基層醫護人員張勵(化名)也能明顯體會到這次醫藥反腐力度的加強。而她所在的醫院近期就反腐工作多次召開會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我們的工作節奏,因為工作仍然是排班制,(每天)超負荷工作。”

    除此之外,也有醫生放緩了工作節奏。8月10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的醫生李威(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近期醫生確實都不愿意做手術。

    標簽:

    上一篇:武漢市教育局最新通告:嚴肅處理有償補課!
    下一篇:最后一頁
    概念
    平臺
    應用